今晨進公司路程上,一位推著娃娃車的媽媽跟一位小朋友在騎樓下走著路,孩子張口指著還沒開門的店家問:馬麻,為什麼關門?那位媽媽直接回答:關門就不要買啊!
我在後頭心裡突然一驚!這個回答似乎不是那麼適切,不是嗎?要是我的孩子問起這樣的問題,我應該會這樣回答:因為這家店的營業時間還沒到啊~現在還早噢!然後我會觀察孩子有沒有繼續問下去:那營業時間是幾點?倘若有,那麼我們會在營業時間這個話題聊上一陣子:比如什麼是營業時間、營業是什麼?開店做生意很辛苦、賺錢很辛苦之類。倘若沒有,我會問孩子為什麼好奇他的門是關著的...
孩子的學習動機通常出現得很早,尤其是剛剛學會說話的孩子,一天到晚想要認識這個世界,想辦法和這個世界產生連結!問問題當然是第一個最直接的方式,很多家長常常受不了孩子多問,回頭就怒斥:問這麼多幹嘛,自己回家看書啦~這大概是最糟糕的回應方式!不僅僅扼殺了孩子富有好奇心的動機,也間接告訴孩子別多問,反正從爸爸身上得不到答案。
另外一個層面來看,答錯問題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天生對於好奇心感到負面,因為得不到媽媽的支持,多問似乎等於麻煩、馬麻不喜歡麻煩,所以我要乖乖的聽話不要問問題;
聯想力的課堂上有許多孩子明明很感興趣想要參與,但就是沒那麼多聯想!在小小的腦袋瓜子裡要是素材不夠,連結效果如何會好?而廣納素材是孩子平時的素養教育,與家庭教育百分百產生關係,父母親如何教導孩子與世界產生連結、以及連結的方式,非常重要!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需要改變的從來不是孩子,從來都是父母親!我們常常講:是孩子的出現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但試問:所有的父母都這樣想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