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說「能力所及」其實害了大家

能力所及,「回答不會」是直接刪除找到潛能的選項

我在課堂上不停地發現學生們回答:我不會啊!然後一溜煙的逃離我的視線,避開我接下去要問的問題。很明顯的這些孩子失去了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動機!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求知慾很低!而這個現象發生在小學階段真的很糟,畢竟這本應是個充滿好奇、求證、探索的年紀!

是甚麼教育制度養成了孩子只會回答考卷而不知道主動理解題目背後代表的意義?即便如此,孩子卻還是聚焦於考試考幾分,不能順勢舉一反三、透過聯想力延伸出思辨考題?造就出這樣成果的教學系統有沒有檢討的機制?大家到底知道不知道雖然每個孩子資質不同、程度不一、理解能力有深有淺,如果知道那麼解決這個問題刻不容緩!如果不知道那麼我們台灣的教育真的很失敗!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我有機會跟小學校長一同吃飯,席間我們交換了在小學這個階段能不能不要用考試來評量孩子們成績的意見,當然,短短幾十分鐘的晚餐是不可能聊出甚麼結論,唯一有共識的,是在家長們失望之餘紛紛自學的熱潮中,我們非常渴望找到一個可以在體制內教學環境操作、而且又真正能盡量符合大家需求的評量方式,而非一昧的實施大小評量考試!

也許是我們太害怕無法確認孩子到底學到了多少,所以只能用最簡便的方式統一評量!就好比是大男人挑水果一般,只看外表來做挑選,依照大小、形狀以及有多少外觀瑕疵來分類,完全不管果實裡面甜不甜、是不是多汁富有風味。當然,作法上也要有成本的考量,無奈在工業化時代哩,時間就是金錢!

然而再也不能用工業化的視野來看教育了吧!不停地複製、再造,老是想要制定出一套全國都能使用的系統來讓中央管控,規劃教育制度的時候還是一再考慮如何驗證,完全無法跳脫工業時代的框架。這是要怎麼翻轉教育啊?

工業化教育制度交出來的父母,沿用舊時代的思維,面對孩子的教育同樣一再追求分數、名校、熱門科系!把探索孩子的天賦、喜好、需求放在保險箱裡,每次提醒自己考完了以後要打開來看一下,但卻始終沒有。所以觀念沒有翻轉的父母把孩子推進了正在翻轉的學校,依然教出了對未來茫然無知的下一代。

美國杜維克博士在她的近作「心態致勝‧成功心理學」裡面指出,『大部分的人同時擁有固定心態及成長心態,而成長心態才是會讓人不斷地接受考驗以增長自己的能力的正確心態!』這其中包含了抗壓力、不斷承受艱苦的練習、認識自我等等,一再的拒絕發覺自己的潛能或是孩子的,就是受「能力所及」刻板觀念固定心態的最大影響!

所以今後再也別說「不會」了!應該說:「我現在還不會,但未來可不一定喔!」倘若每一位家長都這樣灌輸孩子,潛能開發就不再是商人操弄市場的昂貴課程,而是大街小巷天天都在家裡發生的輕鬆日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